各地校友 | 探寻文脉之源 传承红色基因—中南大江苏校友会寻根中原大学旧址
来源 || 江苏校友会
地处豫西伏牛山下的宝丰县肖旗乡大白庄村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但这里却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师生们心中的圣地,是中南大的文脉之源。
4月16日,中南大江苏校友会联席会长李华东(经济法89)、荣誉会长朱忠迎(财政81)、潘柳琴师姐(基建83)一行,在中南大河南校友会秘书长吴东明(97经济)的热情协助下,来到河南宝丰,探寻中南大的溯源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中原大学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当时,中原解放区的知识分子非常匮乏,邓小平同志指示中原局尽快筹建干部学校,招收优秀知识青年入学,决定就地创建“抗大”式的革命大学——中原大学,这也成为今天每一位中南大学子心中珍贵的红色记忆。
1948年8月,“抗大式”的革命大学中原大学正式成立,著名哲学家范文澜为首任校长。“中共第一报人”、《新华日报》创办者潘梓年先生是第二任校长,实际主持了学校的筹建工作。中原大学最初将临时校部设在宝丰县城北肖旗乡大白庄,校舍就是村北一个关帝庙内的三间土瓦房。为容纳更多的学生,校部由大白庄村迁至宝丰县城,设在县城东街文庙内,把大成殿作为教务处,兴宝中学校址作为教室。之后,学校又迁往开封、武汉。如今,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波澜广场上,就矗立着范文澜、潘梓年两位老校长的铜像,格外庄严肃穆,已经成为中南大学子争相打卡之地。
李华东会长一行寻访了宝丰县城东街文庙、肖旗乡大白庄村等中原大学旧址,参观了“宝丰会议及中原大学红色历史展览”。校址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2016年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校部设在关帝庙内,坐北朝南,现存文物建筑四栋,其中关帝庙正殿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正房三间两层。大家认真查看了校址保护情况,时而驻足凝望、时而陷入深思,深切缅怀着先辈们崇高的革命情怀和砥砺奋进的革命精神。
在中原大学旧址前竖立着数尊中南大人的寻根纪念碑,朱忠迎会长仔细端详着碑文,辨认着碑刻上的名字,时而高兴地指着碑文说“看,这是我同班同学”“这个是我当年的老师”,数代中南大人的红色记忆在这一瞬间完成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据史料记载,中原大学在宝丰期间,先后招收学生2194名,编17个大队,补充战争时期前方干部的不足,为中原地区乃至全国各地输送大批急需的建设人才,为中南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步入新时代,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南大传承红色基因,秉承红色文脉,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正加快建设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4月8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5周年校庆正式启动,校庆期间将开展以“弘扬学术、汇聚英才”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中南大江苏校友会联席会长李华东、秘书长姚元曙应邀出席校庆启动仪式,李华东会长增补为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姚元曙秘书长作为旗手参加了隆重的传旗活动。围绕母校75周年校庆,中南大江苏校友会秘书处召开专题会议“憋大招”,谋划了多项活动。现面向广大校友征集各类献礼母校75周年作品,书法、散文、诗词歌赋等均可。 有意者请联系秘书长姚元曙(电话:152 6186 6199)。
通讯员 李金龙 06级金融
上一篇: 各地校友 | 李多锐校友在第三届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竞赛中斩获“业务能手”
下一篇: 各地校友 | 佛山校友会组织校友律师开展破产案件办理业务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