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视角 | 疫情无期校友有情——我们需要一场心理疏导和精神按摩
罗宪许
2022 年 11 月 27 日下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苏校友会执行会长罗宪许作了“如何做好后疫情时代法与经济人”专题演讲。客观理性概述了当前的疫情乱象,同时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后疫情时代的趋势,最后落到实处,从个体和企业领导人的角度给出如何应对的建议。以下刊出演讲全文。
为什么题目叫“如何做好后疫情时代法与经济人”,我将疫情阶段是分成前期和后期,后疫情时代并不是指我们疫情结束了,而是指疫情进入到后半段。
经济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是供需决定价 格,需求多了,价格就会上升,需求少了,价格就会下降。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一个权衡的启示,即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我为什么不做这件事情。比如说一些小区在封控的时候,家里面断粮了,这个时候需要花费 1000 块钱去买物资,倘若家里面还有 10 天的物资储备,不要说 1000 块钱,就是 50 块钱、80 块钱,想必大家也不会去买。
现在有很多的乱象,就是靠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但是行政在配置资源的时候,一定是市场经济调控的手段在适应。市场手段也有失灵的时候,在汶川地震时,政府要发动全国的力量去支援,那是极端的情况下,才可能会采取非市场的手段去配置。政府有时候会改变市场,这也是一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果我们不承认政府可以改变市场,我们要政府干什么?政府一定是在提供公共物品、公共价值、公共产品同时来调节价格与市场经济失灵的地方。
这里面又关系到另外一个经济学基本原理,贸易创造价值,只有互通有无,大家才有价值,只有从事的工作在为别人创造服务和价值的时候,你才有价值。如果你创造的价值,别人不需要,你就没有价值,所以说中美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脱不了钩,为什么要以自循环为主,还要外循环为辅,或者说内循环外循环双轮启动。我们全世界已经形成了几百年的贸易体系,不管大家怎么去争论,怎么去争吵,最后还是走向合作。
还举个例子,比如早上我要吃三根油条,到第四个的时候,我已经饱了,它对我已经没有价值了,这就是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前半程的东西对你来说可能回报最高,价值最大,越到尾声的时候对你来说就不是太好。这里体现的另外一个经济原理叫机会成本,你在做任何一个事情的时候都会失去另外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分析了一下所有东西基本原理,将把这些东西搞透了以后,最后分析疫情的时候,我们心里才会坦然,才会释怀。
讲完经济学基本原理后,那么我来说一说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的第一个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法律就是要追求公平的、公正的,这是我认为法律的最基本力量。不能因为我级别比别人高,我的地位比别人高,所以我在法律的诉讼主体中好像就很高人一等。
第二个是法律遵循自愿的原则,自愿地接受社会的管理,自愿地接受法律的管控,自愿地接受我们的法律。经济主体中间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有时开玩笑讲落地检的第一条就是遵循自愿原则,自愿免费、即采即走,但是不自愿好像又不能走。
第三个是诚实信用的原则。尤其学经济法的,我们在做生意的过程中间,签订合同法的过程中,签订劳动法的过程中,肯定是遵循诚信的原则。同样的婚姻法也是,我们拿到红本本的时候,首先要诚信的对对方,我们在进行婚礼的时候,司仪问我们是不是都不管对方贫穷富贵的健康和疾病,都不离不弃。
最后一个是公序良俗的原则,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这么乱?你看这两天为了压乌鲁木齐的失火的事件,有人说是故意把吴亦凡放上热搜的,这些人哪有什么底线可言,全是违反了我们公序良俗的原则。所以从这点角度上面来说,我们法律的有很多基本的原则,我们普通的人不管学不学法律的,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认知。
我们分析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后,再讲完法律基本原则以后,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市场中,在社会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认知。我相信大家有相同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一些探讨。
我将主题拆分了5个方向,第一是疫情的表现和乱象,第二是疫情的恐惧症,第三是世界做出何种反应,以及我们的群体和个体之间的纷争,最后一个很重要,也是我希望大家做到的,即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这是我给大家做一次心理的疏导,我自己实际上是很关注疫情的,对疫情也有很多的看法和认识、建议,甚至调侃甚至无奈。我想从我个人角度上面,与大家做一些分享,在疫情时代我们怎么办?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01 疫情的表象与乱象
我昨天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段话,任何东西,历史会告诉我们,不管是好的、坏的东西,终究都跑不掉。因为跟过去相比,我们现在互联网时代很发达,你所说的你、所做的,都会在空间和时间中留下痕迹,你不要以为你做了一件事情,神不知鬼不觉,更何况现在还有人肉搜索,还那么多的眼睛盯着大家,到现在疫情三年,有多少人昧着良心挣黑钱。就拿居委会来说,它是群众自发组织,它不是一个权力机关,它没有权力去管控我们,但是现在什么情况,相信大家比我还清楚。治安管理处罚法这些东西规定了哪些机构,哪些人有什么样的权利,有什么样的业务都说得清楚。
“皮洛士的胜利”,是从社会学的角度上面总结出来的一句话,意思是不能用一个沉痛的代价、惨痛的方式获取最后的胜利,这是一个欧洲典故,告诉我们不能用牺牲10万人的做法,最后斩杀8万敌人,获得胜利。疫情也是这样,我们不能用想要的一个结果来获得所谓的疫情胜利,而把所谓的公序良俗全部破坏了,这是完全得不偿失的,是社会乱象的表现。
新冠病毒已经成为某些社区和物业权利的放大器,这些群体本来是不具备相应的权利,也没有这样的职责。针对这种情况,朋友圈里面也有一个比较调侃的说法,“疫情三年以后让不少的职业发生了升级,说小区的保安发现自己是警察,对不对?他仿佛突然之间可以把你封控、把你转移,社区的主任仿佛觉得自己是区长,可以解答你们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了,决定是否给你配备物资。”这些都是借用一些权力在做管理。行政的管理的定位在什么地方,你的价值在什么地方?你的准确作为应该在什么地方?总而言之,很乱。
如果坚持自我利益至上,所有的疫情防控,所有的措施就不具备公信力。因为太以自我为中心,就一定会多考虑自己的利益,少考虑甚至不考虑别人的利益。所以说,有时候最好的是换位接受。当你在做这个角色的时候,把身份调换一下,再发言,是能解决很多的问题。
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德]黑格尔《法哲理与序言》
02 疫情“恐惧症”
这里我引用德国黑格尔的一句话: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我们要允许社会,各种各样的现象存在,不可能按照个人的设想或者一个组织的设想完全朝前走。就拿中国来说,为什么改革开放的40年经济在高速的发展同时也带来很多我们认为不合理或者不正常的现象。大家想一想,这里面肯定有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存在,有官商勾结的形象存在,要不然中央就不会花大力气去反腐。垄断的资本控制,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都是高层执政者都要面临的课题,但是一定要承认这种现象的存在,否则现在讨论的就没有基础,凡是不给建设性意见的提议不具备价值,怎么去解决问题才有价值。
再想和大家分享社会疫情中的一些有趣现象。我的朋友圈发过这样的一个段子,新冠肯定有后遗症,那不信看世界杯,欧洲是躺平了,放开了,但是他们体力不行了,你看亚洲控制多好。
再来看中国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到了什么程度呢?现在把人去隔离,已经不需要人工了,放在一个小房子里面把它消毒、四处密闭,然后用轮子推上转运隔离。再往下发展的话,估计到第四年的时候都不需要这个了,就直接做成集装箱一样的,一次可以运4个。这些创新有价值吗?马斯克在整天研究怎么去上火星,怎么去把人类的生命延续,我们在讨论如何做好核酸?我们在发大力的发展核酸经济。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心里都心知肚明,问题在什么地方。不管你是主动的去前进,还是被动的被裹挟的前进,三年来我们发现每一年都比前一年出行更困难。
所谓死,固然是灭亡、然而也诞生出新生代的萌芽……
——[日]松下幸之助:创业的人生观
03 世界作出何种反应?
所谓死,固然是灭亡,然而也诞生出新生代的萌芽。中国人讲的不破不立不就这样吗?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也是这样的吗?所以这也切合到最后第五点要给大家讲的,我更多的是要给大家信心,我们对未来还是要充满着希望。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难行步步行来形容中美关系,因为中美两国是世界经济的两驾马车,中国行,世界也受益,美国行,世界也受益,如果说中美之间展开积极的合作,世界更得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比喻了中美,两个黄鹂指中美,白鹭指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中美的关系终究是打打闹闹,斗而不破,合作共赢。
青山今犹在,几度夕阳红。只是我们要提醒自己,我们在疫情期间,我们每个个体、每个组织、每个国家采取的动作,采取的措施,一定会留下痕迹,一定会交给未来的意识去点评。我们不去点破,我们讲任何人做出的决策,他一定会在未来的若干年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有好的代价,有不好的代价。比如说朋友圈这么多人,这么多人在天天在发表观点,总有一些不好的嘛。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卓文君《白头吟》
04 群体与个体的“纠纷”
用卓文君的《白头吟》进入下一个阶段,是想表达我们个体在这个组织中间,在这个社会中间,要怎么去面对群体和个体的纠纷。这有时候是很撕裂的,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面,不是单纯的考虑一个人的得失,要有群体意识。
都说抑郁症是人类的第二个杀手,在疫情三年期间,全球新增了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我们必须得正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我想大多数人可能都处在焦虑阶段,包括我在内都有或多或少的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对未来的无知都是焦虑的来源,所以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才有下一个阶段怎么去面对,针对性的去解决一些措施。研究表明,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我依然认为这个数字还是保守的。
再者,我们一定会面临这些问题,冲突、抢劫、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到那个时候就不简简单单是防疫中间的失误问题,而是我们在社会的管理过程中间,出现大的撕裂。现在有的防疫人员在小区的门口转来转去恐吓居民,那部分人跟黑社会已经和黑社会没什么差别了。比如前几天北京一个社区里出现了这种情况,防疫人员恐吓把居民,扬言要将他关黑屋子关几天,搞他的软肋,请问这和黑社会有什么区别?我们难道看不到这种恐怖的现象吗?我们都是从这种现象中间走过来的,因为中国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这些现象,世界也不是没有发生这种现象,难道我们要走到这种社会过程中去吗?大概第一年疫情期间,我写了一篇文章,在我们公众号可以看到,当时我写的那篇文章是用纳什均衡理论去分析复工和不复工,现在倒也可以用纳什均衡的理论来讨论封控和不封控。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05 我们如何做?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为什么这么动情的在跟大家交流?有人老说不爱国不爱国,爱国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爱国是体现在你的每一个文字话语行动中间。有人调查就会发现,我们确实在思考疫情的3年以及未来的3~5年,疫情对个人、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对政府方方面面的影响,如果我们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人,苟活的有什么意义?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至少你要达到这种境界。
我们接下来讨论如何面对疫情带来的变化,我们每一个个体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去做?
野马效应,非洲草原上有一头野马,身上叮了一个蝙蝠,蝙蝠要在它身上吸取它的血液,但血液不足以造成死亡,但是最后野马却死掉了。原因是它不断的抗争,不断的挣扎,不断的狂奔,不断的撕咬衰竭而死。我讲的是什么意思?我们面临这个社会中也有非常多的方式去应对。
“适当”降级,这个降级包括多个维度的降级。第一是消费降级,如果我的收入减少了,今年奖金拿不到,那带来的必然带来消费的降低。举个例子,自从我带了电子表以后,我的奢侈品表从来没带过,不是我主动降级了,而是因为自己内心平和了以后,就不会需要外在的东西去掩饰。
风控意识,风控意识是将财经和政法结合,简而言之,光有法律的封控意识,没有经济风控意识,那不叫风控意识。就拿我们个人来说,其实我们平时也会投资理财,现在经常说的不就是个人炒股被当韭菜,被割韭菜就是风控出现问题了。
储备意识,我们必须要有储备意识。小的困难我们可以共同去面对,但是物质基础是第一要务,俗话说得好,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谈精神就显得苍白谈得空洞。人不仅要有物质储备,也要有精神储备,做演讲是学习知识最快的,因为你要储备你要讲的东西,所以一个方面就是你要迅速的把这些知识掌握。
坚定信心,还是一句话终究要过去你不管怎么去发展,历史终究要过去。从人类的发展史角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的角度,从个人的发展的角度,他终究要过去,我们必须要做好每一步的分解。
最后借用汪峰的《存在》分享给大家。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
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
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
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
是否找个藉口继续苟活
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我该如何存在
……
以上是我个人对于疫情阶段的体会和总结,与大家分享。
演讲者:罗宪许,中共党员,工经90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苏校友会执行会长,企运网创始人,晟苏投资创始合伙人,江苏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联盟副理事长、江苏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国际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企业孵化器协会常务理事、南京市众创空间联盟理事长、南京市企业服务联盟副理事长,中南大MBA导师、南航创业导师、南中医创业导师。
上一篇: 各地校友 | 活动集锦
下一篇: 各地校友|活动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