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16)||于泳波:铁骨柔肠断是非,冲霄剑气酬壮志
于泳波,1989年考入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任深圳市宝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执行总裁,深圳校友会副会长。
回首自己23年的工作经历,于泳波表示自己的职场生涯可以分为两段,1993年至2016年在体制内兢兢业业,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2017年1月以后到企业担任高管则是另一番全新的故事。
人们常说,法官行使着神圣的审判权,是一种追求公平正义、终身贯彻法治精神的职业。当时,法律系的学生首选职业就是当法官、检察官,并以此为自豪。所以,于泳波毕业后,就来到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担任民庭书记员,就此开启自己的法院生涯。而后升任正科级审判员兼机关服务中心主任,在法院一干就是14年。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情、理、法的矛盾或冲突,致使法官常常陷于两难的境地。我一直以做一个好法官为目标,在审判中既要求自己遵从法律规则,又重视回应人心诉求,审视案件中的伦理情境、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找到最佳平衡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能经历的都经历了 我能尝试的都尝试了”
“原本我以为我今生就是要做法官了,现在我依然认为最适合我的职业就是法官,我很喜欢、尊重这个职业。”于泳波微笑着,语气很轻,吐字却又清晰有力。
2007年,深圳市龙岗区进行综合执法改革,要在公检法遴选一批人才,到其他单位担任领导。慎重思虑过后,于泳波选择离开法院,到龙岗区平湖街道任党工委委员、执法队队长。
“离开的那天,我是流了眼泪的。别人问我原因的时候,我很羞愧,但也很坦然,原因之一是想去尝试不一样的东西。”他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
在平湖街道历练两年多后,2009年8月,于泳波又被调到区里担任深圳市龙岗区委(府)办副主任、区信访局局长。在任职期间,于泳波面临的信访形势复杂多变,维稳压力大。作为当时龙岗区信访局的主要负责人,他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创新地建立起信访大厅,以“一站式”的服务改变了过去需要信访人“跑部门”的繁琐环节,提高了解决群众信访难题的效率,获得了广东省“优秀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主任”的荣誉称号。
2011年4月以后,于泳波又先后担任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维稳综治办主任;龙岗区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龙岗区政协办公室主任、区第四届政协委员,常委。他喜欢用柔性的方法解决种种复杂疑难问题,强调少一些尖锐,多一些和气,有事情商量着慢慢来。
从1993年到2016年, 于泳波辗转在体制内各个单位工作了23年。“我能经历的都经历了,我能尝试的都尝试了。”讲述完第一段的经历后,于泳波告诉我们,他对每一项工作都会全力以赴,并无遗憾。
“要么不选择,选择了就逼着自己努力往前走”
但是在体制内待久了,于泳波感觉自己能做的基本都做到了,好像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多大进步。但又觉得自己志气仍在,劲头十足,年龄也还不算大。他和亲友分析现状后,最终鼓足勇气选择离开,进入宝鹰集团担任副总裁。
“要么不选择,要么就逼着自己努力往前走。”于泳波说道,语气依旧很轻,却总铿锵有力。从体制内走出来一年半之久,于泳波在新的岗位上不断挑战自己,从副总裁,董事副总裁到今年四月底成为董事执行总裁,一路辛苦,却很充实。当他发现自己之前的知识、能力与现实需要产生距离,他便逼着自己去汲取更多新鲜的知识,在今年5月份,他开始参加北大后EMBA的学习。他认为,知识永无止境,人之一生要不断向前发展。
最后,于泳波作为过来人,对我们青年后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自己的经历能给大家一定的启发。
其一,工作要有稳定性,不要轻易跳槽。太频繁的跳槽对自己没有好处,因为这样你的每段工作经历会很短暂,并不能很好地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
其二,要持有随时能离开的能力。这与第一条并不矛盾。我们应当一直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才能为未来的前进夯实基础。
(通讯员 梁耀月 李佳蓉 黄子瑶)
(7月中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支团队分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四川等地寻访了50余名校友。现校友总会微信公众平台陆续推送校友访谈文章,以定稿时间为序。)
上一篇: 湖南校友会召开秘书处工作会议 杨灿明校长莅临指导
下一篇: 校友访谈(15)||杨友明:乐观向上,奋斗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