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15)||杨友明:乐观向上,奋斗无悔

杨友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85 级贸经系校友,现为海平智力产业组织创始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重庆校友会秘书长。
知命之年的杨友明,有着政府、外资、国企、民企的工作经历,在创业之路上打拼多年后,创办了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 务所、商贸公司等实体企业,并在业务界内享有盛誉。他一路走来,风雨无数,虽则艰辛,却始终心怀理想,乐观向上。
专业立足、快乐立身

1993年杨友明一次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那时候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屈指可数,整个重庆也只有几个”,作为为数不多的几名注册会计师,杨友明却心怀平淡,他深知经验要从实践中来,从那时起便供职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在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期间,他被派往普华永道财务咨询公司(现为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学习。慢慢地,他的时光沉淀为经验,视野也得到了开阔,心中的创业之梦愈发强烈,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到成为事务所第二大合伙人,这一路的经历成为他未来事业的奠基石。“当时毕业的同学,出来创业的非常少”,杨友明感慨道,虽然自己有了很不错的工作,但是他还是想出来干出自己的事业。涓涓不壅,终为江河。杨友明成功创办了海平智力产业组织,主要提供审计、税务、工程造价、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经营稳健、颇有特色。谈到海平,他介绍说,是英语“HAPPY”的音译,意即海纳百川、公正平和的意思,这是专业性服务公司应有的开放与公正精神;同时也是公司文化,即公司需要一种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个人需要平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积极向上,不为困难所击倒。这也是杨友明自身精神的真实写照,采访中我们能感觉到,公司确实在践行这种理念和文化,工作氛围轻松而井然。
谈到未来计划,他表示会一直奋斗,无怨无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曾经少年,文学情怀


在事业心后,杨友明还有着一颗文学情怀之心。一个有文学情怀的人,是一个纯粹的人、崇德笃学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感受杨友明的文学情怀,让人对那个时代的青年人有着无尽的钦佩。他曾经是商经系《晓风》文学社社长,也是个文学青年,那时出版的《晓风》杂志很有影响力,很受欢迎,凝聚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所写的文章现在读来依然清新扑面。在采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与众不同的“文艺范儿”,他情到深处便朗诵了一首自创的现代诗,让人感慨到这份文学情怀对一个企业家的涵养。这次杨友明将珍藏了三十多年的《晓风》杂志三期,外加校报四份捐赠给母校,以回馈母校培育之恩。他说,让更多人看到三十年前老同学们的文章,会有点意思。
团结校友、情系母校

不仅如此,杨友明还积极主动参加重庆校友会的建设。重庆校友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杨友明一直参与相关工作,十多年过去,已经熬成资深的“大师兄”了。自2009年担任秘书长以来,他呕心沥血,为重庆校友会的运转和注册事宜不停奔波,用重庆人特有的热情团结校友、凝聚组织,把重庆地区校友们联系在一起,让大家找到共同的心灵家园,同时也助力中南大学子在重庆地区的发展。目前母校在重庆地区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校友们对母校的情谊也更加深厚,越来越多的校友更加认同母校的情谊,当谈起大学生活时,他们总是有共同的话题,脸上都露出幸福的神色。他的同年级校友陶一波介绍说,重庆校友会虽然人数不多,但都认可母校,认可校友会组织,这是同重庆校友会一帮热心校友长期无私的付出分不开的。
雁过无痕,岁月无声,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曾经少年已白发流走了易逝的时光,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对于母校,杨友明有太多情怀,对于青春,他更多的是赞美,那是他奋斗不息的源泉。在母校70岁生日之际,他祝福母校更加强大和坚实。 (文/图 科胜 紫钰 )

杨友明与重庆-四川校友寻访团师生合影
(7月中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支团队分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四川等地寻访了50余名校友。现校友总会微信公众平台陆续推送校友访谈文章,以定稿时间为序。)
上一篇: 校友访谈(16)||于泳波:铁骨柔肠断是非,冲霄剑气酬壮志
下一篇: 校友访谈(14)||姜燕红:兼顾我爱的和我该做的,幸福人生在于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