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13)||张少松:做实业是艰苦的,回报是长远的
张少松,高级经济师。1983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湖北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管理专业;2006 年获得清华大学 EMBA学位。1987年至1999 年供职于中国华能集团华能综合利用公司,历任计划部经理、财务部经理、总经理助理、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等职务;2000年至 2002 年任北京三新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2002年至2006年任万家乐董事长、顺得电气董事长;2006年至2012年任番禺明珠董事长;2010年至今担任湖北国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09年至今担任明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道路两旁是苍翠茂盛的树木,夏日的阳光在树下投出斑驳的影子。汽车缓缓驶进明珠电气时,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大大的电子屏幕上跳动的字幕:热烈欢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友莅临参观指导,应和着一大片开的鲜艳的花儿,热情张扬,尚未与张少松先生谋面,校友相见的仪式感就溢满了此行所有人的心。见到张少松先生时,他手里拿着泡有茶的保温杯,步子不急不缓,在会议室里微笑着点头环顾一周后入座,给人的感觉是,亲切、和煦、威严,颇有实业家的风范。
从原始社会到超现代社会,社会在变,初心不变
张少松先生是工业经济79级校友,一毕业就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工作35年了。回忆当年,他感慨颇深。他说:“我9岁才看见电灯,我们上小学时都是用煤油灯,13岁才看见汽车,而且要跑五六里路,跑到公路边去看汽车,所以到武汉读书是第一次看到火车。”他对当时的一切都充满了新奇和向往,想在新世界中大展拳脚。谈及母校,他脸上流露出了深深的眷恋和怀念。当年,他是他们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从入学到参加工作再到自己出来创业,经历非常丰富。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村里能出一个大学生是很光宗耀祖的事,但是张少松没有因此而倨傲凌人。他从小小的研究员干起,脚踏实地;即使转行,也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一点一滴地积累、蜕变。到现在这样和平稳定的高速发展时代,他仍然不忘初心,兢兢业业、奋进拼搏。从当初不知名山村里的小孩子成长为上市公司董事长、实业家巨头,完成了人生的大跨越也实现了他口中所说的“从原始社会到超现代社会”,不可谓不是人生中华丽的转变。
跳出安逸,挑战自己,创造更多可能性
张少松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国家林业部的工业经济研究室,主要做林产工业研究,成为令人羡慕的公务员。改革开放后,由于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加上同学举荐,1987年便被委以重任,调到了国家计委以煤代油工作室,通过出口石油换取外汇,进口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出更大的力气。后来国家又以这个办公室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他是五个筹备人之一,当时任华能集团的副总,兼任了十一年的财务部长。
华能集团,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公司之一,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89位。把华能集团建起了后,他又不安于现状,想要跳出时下的安逸,重新寻找挑战和更多的可能,于是到1999年,在他37岁的时候,他决定放弃在华能集团这一国有企业的优厚待遇,离开华能集团这个大公司,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他辞职了。从体制内出来,他在商业实战中摸爬打滚,在困难中摸索着迂回前进。确实如他所想,他实现了更多的可能。
第一件事,创立北京三新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三新投资有限公司光是成立仪式就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举行,办的轰轰烈烈,其规模可想而知。
第二件事,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同为校友的李洪波的证券日报,半年后转出就获利四千万。这短短半年的投资便让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当时,万元户在社会上还是少有的,是备受尊崇的,他一下子就突破了万元户,成为了千万元户;即使在现在,在别人眼里要攒几十年的四千万在他这里只要半年就能做到,更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商业天才。
第三件事,2000年办了一个《新财经》杂志。《新财经》在2004年以前的发行人都是张少松,现在它属于国家级期刊,被万方、CNKI等数据库收录。
第四件事,成立清华兴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是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合资的,他到现在还是这家投资顾问公司的董事。第五件事,在北京买了一个华能的油库。这个油库在佛山平洲,后来卖给了广州石油,一经转手就赚了两千多万。
第五件事,就是收购万家乐集团,万家乐集团旗下有很多品牌,但是它的热水器是最知名的,也是最具有商业价值的。张少松就是看中了这一个品牌的价值和潜力,决定进行收购,打造出一个家喻户晓的热水器品牌,由此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平台。
第六件事,就是收购明珠电气,做自己的老板,立志做出中国一流的电气。这六件大事,成功实现了他“从甲方到丁方”的转变——即从公务员到做国有企业再到上市公司再到私营企业 。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丙方丁方,他都勤劳刻苦、独具慧眼、感知敏锐,当然,他也不缺乏天赋和机遇。
引领风潮,勇于创新,承担社会责任

收购明珠电气时,明珠已经资不抵债了,一旦被拍卖,厂里两百多名员工就要失业,银行的债务也收不回来。但是明珠电气并不是毫无价值,明珠电气在电气行业已经是小有发展,而且当时做变压器有一个准入门槛,一台变压器都要招标,招标的条件又极为严苛,如果想要卖到北京,那么要求至少有五百台在北京运营,门槛极高。明珠电气有资质有门槛,张少松决定拿下它。于是张少松带来了国内第一流的管理团队和最顶尖的技术人员过来,又带来了广大的市场,几经波折才将明珠电气从分崩离析的状态重焕新生,让国有资产得以存续,职工安置妥善解决,股盘稳定没有纠纷。
张少松在明珠的致辞:动力启航,以能源承载发展;引领风潮,唯科技纵横时代。多年从事电力行业工作的经历,使我深切体会到中国电力的大发展给电力制造业创造的机会,同时也时刻铭记电力制造业的责任: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供电保障――这也是每个明珠人坚守的神圣使命。明珠电气有着辉煌的过去,今天,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市场,更多更强的竞争对手,所有明珠人都必须更新观念,勇于创新。我们将以务实的态度、进取的精神、满腔的热情,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输配电产品和服务。
大浪淘沙,不进则退。望全体明珠人共担、共创、共赢,共同创享明珠梦!
张少松明白,在动力时代,能源才能承载整个社会的发展;要想引领风潮,只有用科技驰骋纵横。接手明珠电气后,他更新了明珠电气的理念,勇于创新,务实进取,抓住社会给予电力制造业的机会,承担明珠电气的作为电力制造业的责任。在今天,国家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以实业推动有效投资的战略越发明显。在保持宏观政策稳定下,摒弃“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对接发展和民生需要,推进建设和储备重大项目,并支持民营和外资企业独资或控股投资,促进产业升级。明珠电气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能始终以社会为本位,承担他相应的社会责任,正如其价值观“工艺出精品、精品创品牌、品牌增效益、效益促发展”一样,显得尤为务实、可贵。
坚韧乐观,蓄势待发,用心做实业
张少松乐观坚韧,在做实业的路上一走就是十几年,对做实业也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好事多磨,在访谈中谈及企业遇到的困难时也是淡然一笑。
他办有三个企业,一个是在武汉的湖北国众科技,致力于节能环保,主要做锅炉余热回收;另外一个就是顺德的威睿电子,和明珠电气互补,做小型家电用的微型变压器;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今日到达的明珠电气了。
在谈到这三家企业时,他说,创业之初,做企业的前三年亏损,甚至五年亏损都有,但是到第五年以后第六年就会开始营利。在企业遇到危机的时候也不必慌乱,因为经过风雨洗礼的企业才会屹立不倒。
他办的三家企业同样如此,但是他并没有惊慌,在亏本的三年里,他一直镇定乐观,坚持相信企业的发展前景,并刻意打造企业的品牌,为以后的发展蓄势。他认为,企业有一个三年的生存期,但是很多企业都挺不过三年,不到三年就垮了,就是因为不够乐观,不够坚韧。一个企业经过三年才能生存,五年小有发展,八年能够回本,十年作出一个品牌,二十年才能做成参天大树。“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而且你要有恒心,坚韧”,他说,“市场环境是波浪式的,会经历很多次危机,但只要你把它挺过去,下一步就能更上一个台阶。实业虽然辛苦,但是最后赚的钱肯定不低于做投资的;只要认认真真做了,最后还是比其他的行业稳当。”这都是他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也是他对自己前半生工作、做实业的回顾。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最后,张少松告诫广大学弟、学妹们,大学培养的是个人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但是到社会上之后,还要有情商,待人接物各方面都要合适妥当。比较重要的是:第一,不要怕吃亏。张少松以在原来林业部研究室四年工作经历为例,每天早上打扫卫生,擦桌子,打开水,一干就是四年。一开始,年轻人互相之间可能还有斗劲,会互相瞧不起,但是一直做下去,最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第二,扎扎实实地办事,用心做事,诚心待人。万家乐是张少松去的时候才把员工的工资全部提起来的。原先总经理五十万,他去了后变成八十万,最后走的时候提升到一百二十万。现在明珠的总经理,工资也翻了一倍多。只要对所有的人讲诚信,别人也会相信你。第三,领会领导的意图。张少松在华能时和三任老总都很熟,一直都是他们三个人的最得力的助手。不同的领导不同的习惯,学会领会领导的意图,你将事半功倍。
(通讯员 孙欣燕)

(张少松与说说话校友寻访团师生合影)
(7月中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支团队分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四川等地寻访了50余名校友。现校友总会微信公众平台陆续推送校友访谈文章,以定稿时间为序。)
上一篇: 校友访谈(14)||姜燕红:兼顾我爱的和我该做的,幸福人生在于丰富多彩
下一篇: 校友访谈(12)||万安培:忆往昔中流击水 再归来梦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