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12)||万安培:忆往昔中流击水 再归来梦圆文学

万安培,1977年考入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系,1982年1月获学士学位后赴武汉建材学院任教;1984年考取原湖北财经学院中国经济思想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毕业留校,于经济研究所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1994年考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学专业博士,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于同年10月调深圳发展银行工作,先后任总行办公室副主任、发展研究部总经理、济南分行、北京分行、昆明分行、武汉分行行长等。2015年从银行退休后担任九头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致力于国学文化、荆楚文化和美女文化品牌打造。
学习科研,水到渠成
在万安培记忆中,当时的学校规模很小,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当时的中南大只有政治、法律、基建、会计、计划等少数几个专业,“不过那时候的老师与学生关系融洽,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很高。老师们不仅课堂上与学生热情互动,课后也常常到学生寝室与学生交心谈心。”一年年的发展,母校的规模越来越大,专业越来越多,万安培说:“30多年来,母校始终重视学生科研写作能力的培养,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良传统。也正是学校在这方面的高度重视,才使我们这批人在科研之路上走得相当顺利。”
谈到为何从政治系毕业后重新考回母校经济研究所读研,万安培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武汉建材学院当助教,教政治经济学。但我的心思根本不在教学上。大学期间我喜爱文学,尤其是电影文学,订了好几本电影文学期刊,晚自习大多蹲在图书馆读剧本。政治课在理工科院校不受重视。除了上课,我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文学创作上。1984年2月,我的中篇处女作《去远方》被《清明》文学双月刊发表,列头版头条。我们那个年代有很多痴迷文学的热血青年,我读到王蒙《何必挤在小路上》的文章,深受启发,觉得文学爱好并不能解决我的生存问题,于是决定考回中南大读研究生。”在中南大三年的刻苦学习,让万安培的科研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经过数年的积淀,毕业后留校的他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专业,已经是崭露头角的青年科研骨干了。
如何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万安培说:“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是一个基础条件,敏锐的观察能力才是关键。能上中南大的学生都是高材生,高中期间已训练有素。搞科研不单是会写文章,必须有好的选题。平时要注意资料积累,要了解前沿学科动态,文章的选题必须新颖,论述要有独到见解。我是中南大破格提拔的副教授、教授,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科研能力比较突出,成果比较多。你的文章题目新颖,观点表达有创见,文字简明扼要,发表的几率就大,因为捕捉科研动态的目光敏锐,申报课题获批的概率也高。”
不辞辛苦筹分行,几经周折成行长
1998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以后,万安培跳槽到商业银行工作,谈及这次跳槽,万安培感慨颇多:“1998年,我们中国经济思想史与中国经济史专业联合申报的博士点刚刚获批,如果留校,我和赵凌云教授一样是当然的创始博导。但我几经权衡,还是咬牙决定离开学校。外面的世界很大,而人生只有一次。不为别的,就为了换个环境、换一种活法。”万安培先去了北京总参下属的一家研究机构(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在那儿呆了不到一个月,随后就去了深圳发展银行。“先是在总行发展研究部。我跟当时的总行行长周林说,我在大学就是研究人员,到银行不想再搞研究了。当时正好大连分行筹建。我就毛遂自荐。因为担任分行行长需要有五年的银行从业经历,大连分行建好了,我却不够担任行长的任职年限。于是从大连辗转山东,先后主持筹建了青岛、济南分行。2002年济南分行开业,掐头去尾勉强凑够了五个年头,终于如愿当上了济南分行行长。”
职业发展最重要的是职业素质与再学习的能力
经管类大学生在学校需要有哪些修炼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脱颖而出?万安培认为,最重要的是职业素质和再学习能力培养。什么叫职业素质?万安培解释说:“我从中南大出来,走过全国六七个大城市,面试过数以千计的大学生,什么样的大学生最受企业欢迎?阳光向上、举止得体、诚信守时、谦逊有礼、眼疾手快、再学习能力较强。最主要是这六点。什么叫眼疾手快,眼疾就是你眼睛里看得到事,比别人会来事;手快就是反应敏捷,动手能力强。我在昆明当行长时,信贷管理岗应聘,录用者是一名本科学兽医的。在济南分行当行长时,有个河南籍实习的女大学生,学法律的,实习结束时几乎所有的部门老总都想留她,这个女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嘴甜、谦逊有礼,做事眼疾手快。”
“无论你是经管专业还是法律专业,甚至中文专业,真正走上社会后,你在大学学的东西与社会实际总有距离,从事非专业的工作概率相当大。比如我,硕士念经济思想史,博士学财政,后来当了银行行长。我们研究生84级有三位学金融的同学毕业后却没有一个干金融。比如刘丹军干旅游,后来当了三特索道的董事长。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大家在这个平台上自我成长、相互交流,千万不能忽视再学习能力培养。社会是一个繁杂的万花筒,跟相对单纯的学校完全不同。再学习能力突出的人,毕业后适应能力强,前途相对就顺畅得多。”
喜爱读书藏书,热爱影视文学
万安培热爱读书、酷爱写作,少年时的梦想是长大后当作家。大学毕业前已完成他的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痴情》。后来,又有《桃花夫人》、《莫愁女》、《淝水大战》等剧作问世。万安培对“美女文化”颇有研究,他认为研究美女,不仅是研究美女本身,更是对美女所处时代的多元综合研究。由于他对美女文化研究成就卓著,开创了美女文化系统研究的先河,媒体称誉为“中国美女文化研究第一人”。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他撰著的美女文化系列作品有十多本。电影剧本《美人记·昭君》已经拍成电影,电影《桃花夫人》也正在筹拍之中。
“我们公司取名为九头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九头鸟是传说中的凤鸟,有九个头、九条命,寓意聪明有智慧、生命力顽强。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旅游景点策划、影视创作和文化研究三大板块。其中文化板块包括国学文化、荆楚文化和美女文化,而国学经典故事化和美女文化是我们独有的品牌。”
寄语
万安培告诫在校学子:“比起在学校埋头读书,更为精彩的是踏入社会之后的人生历练。大学四年时光匆匆,不比踏入社会之后的漫漫长途。以我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有两句话送给大家。第一句:‘胜利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我在大学时是学校长跑冠军,长跑比拼的是耐力和毅力,大家都不行了,你能咬牙坚持,你就是胜利者,干工作也一样,绝不能轻言放弃。第二句,‘大凡仓促中做出的决定往往是错的。’遇事一定要冷静,特别是当了管事的领导干部,不能听到风就是雨,有些事不妨先晾一晾,再多了解几个人,多斟酌斟酌。天下事除了人命关天,其他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万安培与武汉校友寻访团师生合影

万安培校友寄语在校大学生
(通讯员 徐 晶 徐佩雯 陈天池)
(7月中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支团队分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四川等地寻访了50余名校友。现校友总会微信公众平台陆续推送校友访谈文章,以定稿时间为序。)
上一篇: 校友访谈(13)||张少松:做实业是艰苦的,回报是长远的
下一篇: 校友访谈(11)||苗淑丽:职业人生了然于心,你且笑对不必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