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南大张广科:收入分配为驱动,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 || 财经下午茶
张广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文澜青年学者、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湖北省公共管理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力资源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编委会评审委员、中国人事科学院国际行政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公共管理硕士(MPA)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设有国家级智库平台“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养老)”、城乡社区社会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就业与创业研究中心”等多个智库平台。学院秉承“致力于公共精神之弘扬,培养善治中国之人才”宗旨,力争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出“中南大”声音。
财经下午茶特邀张广科院长与财友们分享关于农村医保改革、人口老龄化、收入分配等话题。
农民因病返贫
医保如何改革
财经下午茶:在您研究的领域中,让您最兴奋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张广科:我个人和研究团队最感兴趣的领域是农民问题,特别是农民的健康问题。我们经常去农村调研,在和农户、基层政府官员一起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农民因病返贫是一个比较重要或者说比较热点的话题。
在国家提出精准扶贫之前,因病返贫在农村非常普遍。农民感到疑问的一个问题是,农民的医保缴费额度翻了这么多倍,为什么农民去医院看病的报销比例、范围却没有变化?这个问题换一种问法就是,我们向国家医保上交了那么多钱,钱究竟是怎么使用的?我们团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10多年的跟踪调查研究,这涉及到医疗、医院和医药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医疗主要指的是医保系统。医保它实际上是一种第三方付费,在这个背景下可能很多患者会小病大医、分解住院,浪费了医保资金。
第二个方面——医院系统。国家有两个新政策,一是通过药品集中采购,集中采购会使药品价格大幅度下降。二是“药品零加成”医院中标,零加成的药品成本和售价一样。这就导致医院没办法靠药赚钱,“以药养医”的模式行不通了。这时候,部分医院会选择多开一些医保目录外的药,这类药不能医保报销,让农户负担,医院也能获取到利润。
第三个方面——医药。医药企业是以利润为导向的,它的药品进入医保目录,会赚走一部分医保担负的钱,此外厂商有多种方式来提高医药的价格,比如说给药品打上“创新药”的标签,抬高药品价格。
问题关键是医保资金没有用在刀刃上,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还有待提高。
如何有尊严地养老?
财经下午茶:从2022年开始,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整个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从养老保障体系的角度看,如何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养老?
张广科:近几年国家层面有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人口老龄化,我国在2010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群体中超过60岁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0%,到2030年,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人口群体中年龄超过60的人口可能会达到30%左右。
第二个关键词是人均寿命在延长,202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部分城市人均寿命已经在79岁左右,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是60岁退休到79岁左右,中间有19年左右需要养老金,这个钱该怎么支付是一个问题。
第三个关键词是人口负增长,2022年首次出现了人口的负增长。三个关键词相叠加,导致我国的养老体系负担非常沉重。
未来国家要想让每个居民能够优雅地、有尊严地养老,需要做多支柱的养老体系,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个人养老金、第三个支柱是商业养老保险,不过无论哪种养老方式都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
为什么打工人赚钱越来越难?
财经下午茶:现在很多人觉得自己的薪酬并不是特别多,您是研究企业薪酬方面的专家,能够给大家一个建议吗?
张广科:其实大家都有一种感受——去超市买东西购物,花100块钱非常容易,但是你想赚100块钱却很艰难,所以大家容易产生“钱不经花”的心态,为什么会出现在职场中工资不值钱而且容易贬值,但是工资又很难挣的情况呢?
客观来说,这是因为在初次分配领域,资本的获取比例太高了,导致劳动者获得的工资较少。中国到目前为止,职工劳动报酬在GDP的初次分配占比还不到50%,而发达国家可以达到60%以上。如果中国通过行政手段强制降低企业资本回报率的话,就容易导致资本外逃发生,而资本外逃之后又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增长以及造成失业,反而得不偿失。
所以职工劳动报酬增长是一个缓慢渐变的过程,我们希望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削减资本所得。
在企业经济形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觉得作为劳动者也要理解企业的难处。企业应该要和员工做好充分的薪酬沟通,解释清楚员工工资结构未来会怎么调整。因为很多企业在成立初期都是非常不容易的——缺现金流,如果企业把现金流都用来给员工发工资,那么企业可能就没有发展的后劲了,因为企业要把现金流投入到扩大再生产、投入到研发领域去,这就会影响员工的收入待遇,那么员工等不及涨薪,就会选择离职。
许多企业应该多做一些制度层面的设计,为员工构建一个短期报酬虽然低但是中长期报酬很高的薪酬体系,让员工对未来涨薪有期望。
做好收入分配
关键是增加中产阶级
财经下午茶:在您研究的公共管理领域里面,您觉得什么问题亟待解决?
张广科:中国社会未来要持续发展壮大,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整个国家和谐文明,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这意味着未来国家一定会着力增加中产阶级比例,因为有恒产者方有恒心。
那么怎么提高中产阶级比例呢?一方面可以通过税收调整,比如说削减中产阶级群体的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让他们成为中产阶级。
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劳动收入的占比,让现在低收入群体的劳动能更值钱。比如说国外蓝领群体收入很高,但是中国的体力劳动却没那么值钱,所以未来中国肯定要提高劳动的价值和体力劳动者的报酬。此外还要让劳动者赚的报酬转化为资产,让劳动报酬能带来资本性收入或者叫作经营性收入、延伸性收入。
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中产阶级把钱投入房市,房市在下跌;投股市,风险又太大,而且中国的股市长期在3000点左右徘徊。所以很多中产阶级有了劳动报酬之后,他们不知道往哪里去投资,投资的渠道和回报率都有待配套和完善。
AI时代来临
怎样培养大学生
财经下午茶:人工智能汹涌而来,ChatGPT已经可以帮助学生们写论文,在这种情况下,您作为中南大公共管理学院的院长,您觉得培养大学生应该是怎样的方向?
张广科:无论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怎么发展,我觉得人还是最重要的,因为背后所有机器的设计开发、所有这种程序的编码都是要靠人的。
不管是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我一直强调:大学生不要成为一个过于功利的利己主义者,也不要成为一个精致的工具人。我希望大学生通过本科四年或者研究生三年的学习,他们要有比较健全的人格,看待问题、为人处世不会偏激,也不会过于狭隘,还要有健全的逻辑判断能力、战略规划能力、宏观思维能力、文字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因为这些是一个人的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
这些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不接受大学教育的话,其实也可以通过自学或者在企业中边干边学来不断提高,但是大学和企业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大学的教育会为学生们传递更多的家国情怀,希望他们能有更高的使命感和价值观,以及有更健全的人格和心智,更成熟的情绪控制能力。
所以不管未来AI时代怎么发展,大学教育始终要以人为本。
上一篇: 5月21日-5月27日早安图合集
下一篇: 吴汉东教授主编《中国涉外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评述(2021)》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