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古诗文、书写毛笔字!中南大师生这样学中华文化
来源 || 文澜新闻网(极目新闻)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3月29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希贤岭一堂别样的学习中华文化的课正在进行。20名学生身着汉服在老师带领下吟诵古诗词,中外师生同台书写毛笔字,书声墨香满校园,这是学校学风建设系列活动之“问学典籍”启动仪式暨第一期活动。
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该校校长杨灿明、学生刘之旭和国际留学生爱敬三个人在希贤岭上共同书写书法作品。杨灿明现场题字“为学中南”,向学生传递学校对于莘莘学子脚踏实地,做好学问的殷切希望。两位学生共同完成“问学典籍”四字书写。
诗文讲学环节,该校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中文系姜金元副教授向学生介绍吟诵的历史由来,“中国古典诗文的传习方式是吟诵、吟唱,诗曲,若只读过,也无意思,须是歌唱起来,方见好处。”讲到动情之处,姜金元即兴吟唱“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20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齐声吟唱起汉乐府诗《长歌行》。
“吟唱可以让学生不仅仅去感受诗文的内容和思想,也可以去感受它的美,这就跟我们诗文的学习和乐教相结合。”姜金元说。据悉课堂上他也曾采用这样的方式教学。
随后,姜金元向同学们讲解了《长歌行》和清代作家彭端淑《为学》两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核心思想,“为学要重‘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现场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覃红也分享了他关于“为学”的思考。他认为“为学”重在“为”字,“为”与“不为”说的是行动,关乎学习态度。他鼓励学生们不负韶华,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知识,增长本领才干。
不少路过的学生驻足观看,他们表示,活动形式很新颖,能近距离感受和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准备节目的过程中,我们很好地学习了这些诗文,今天又把诗文魅力通过吟唱和朗诵的方式展现出来,特别欣喜。”该校学生方羽馨说。
据悉,“问学典籍”活动是该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重点打造的品牌活动,是学校学习发展中心知学、乐学、问学多层次“为学”体系的行为实践。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余小朋介绍,活动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通过研读经典,引导学生“问学”先贤,寻求学习之道。
他介绍,学校专门设立了学习发展中心服务全校本科生的学习发展,通过学业帮扶、卓越培养和校园文化活动等促进学生学习发展。此次“问学典籍”活动是一个起点,后期学校将围绕学习主题持续开展活动。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视频剪辑 李婉容
通讯员 黄艳 蒋芷璇 卓张鹏
上一篇: 北京冬奥会联结你我,让中外师生“读懂中国”!
下一篇: 以微光点亮时代焰火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雷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