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绮:把党建工作“做到家”的“双带头人”
来源||学校思政

2019年7月1日,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离退休处,一位白发苍苍的八旬老人面对中国共产党党旗庄严宣誓。老人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与应用英语系党支部书记关绮的父亲关长铭。他专门从深圳回到河南完成自己向往已久的入党宣誓。“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加入伟大、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一生的追求,我深知入党不是光荣好看,而是要踏踏实实地为党和人民服务……”一字一句,关长铭在递交的入党申请书里表达着自己的心声。看着父亲坚定宣誓的样子,作为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作为经常关心帮助父亲思想进步的女儿,关绮老师感到十分感动和欣慰。关老师不仅帮助学院青年海归教师靠近党组织,还把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父亲也“培养”入党,学院党委称赞她是一名把党建工作“做到家”的“双带头人”。
提起父亲入党,关绮说:“我给他的帮助其实就是经常跟他谈心,提升他在思想上对党的认识,鼓励他、支持他勇敢向党靠拢,坚定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作为党支部书记,我告诉他一些入党程序,并教他写思想汇报。”
父亲为什么要入党?关绮说,要从爷爷讲起。解放前,爷爷是国民党员,当过中学和小学的校长,培养了一些人才,这些人才后来许多都成为进步人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爷爷坚决主张抗战,积极为抗日奔走,后被叛徒出卖,惨遭日本鬼子杀害。因为是国民党党员,当时并未得到任何名义上的追念。父亲很早就递交过入党申请书,因为家里成分不好,政审经常过不了,都不了了之,久而久之他也不再写了,基本上放弃了入党的念头。文化大革命时期,父亲作为学校数学组组长受到冲击,对他入党的积极性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改革开放之后,关绮一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家有三个孩子,哥哥在四川、我在武汉、还有个弟弟在深圳。父母跟着我弟弟长期在深圳居住,当然他们也会经常到我这里或者我哥那里。”全国各地跑,坐高铁坐飞机,老人家体会到了交通的便利,亲眼见证了国家从旧社会到新时代的巨大变化。“他说有些东西甚至以前都不敢想,比如他想不到能坐上自己孩子开的车”。关绮的父亲出生于1935年,经历了这个国家的太多变化,正是这些变化让他强烈地意识到:确实,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关绮老师作为支部书记,回到家也经常和父亲说起国家的一些变化,分享自己作为党员的骄傲和自豪,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人民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的意义。生活在新时代,要为国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新时代。这些话慢慢地重新激发了他入党的热情。
关老师笑道:“而且,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我爷爷为抗日烈士,并在孟州烈士陵园举行了烈士安葬仪式。这件事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尊重历史的,这更加坚定了我父亲再次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决心。”老人家终于决定再次向党提出申请,并在党的生日那天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为英语系与应用英语系党支部书记,关绮的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她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党建结合,充分利用外国语学院独有的资源优势,将教学科研工作和党建工作相互结合,有机融入。外国语学院教师出国学习机会多,她定期组织回国老师分享所见所闻;帮助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中西方差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不崇洋媚外,树立文化自信。此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入课堂,用英文翻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时代热词,也是她潜移默化进行爱党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方法。党支部在关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分享教学科研经验,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2019年国庆期间,关老师还组织老师们写随感并分享,老师们纷纷分享自己父辈祖辈为祖国奉献的事迹和自己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的感受等。
关绮强调,党建工作不是走形式、搞花架子、大工程,而是从最平常的生活小事中慢慢浸润滋养师生爱国的力量。( 学生记者 赵雪纯 学生通讯员 韩梦倩 李佳玲)
上一篇: 杨灿明校长为新进教职工开讲职业生涯第一课
下一篇: 百名中外媒体记者来校体验“文博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