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教师伊万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共话十九大
11月7日下午,“外籍教师伊万与马院师生共话十九大”座谈会在文沛楼402室举行。校党委书记、我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栾永玉、校党委副书记王文贵等出席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骨干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会由院长龚先庆教授主持。
据悉,1984年在意大利出生的伊万老师2013年进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中意比较法研究,2015年留校任教,担任中意法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伊万老师在意大利创办了该国首个研究中国法律与法律文化的专门网站,并在十九大召开后不久,把关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报道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翻译成意大利文发布在该网站,引起了意大利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凯介绍,邀请伊万老师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师生交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在开展十九大精神进课堂,伊万老师的事迹和体会为马院上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例证。请他来亲身讲述自己的体会,既能开拓师生们的视野,更能有助于师生更好地理解贯彻十九大精神。
伊万表示,学习与翻译有关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报道和党章修正案决议等文章、文献的目的是为意大利人提供直接源于中文的中国资料,以避免单纯从新闻报道或英文转译文献中了解中国的偏差和误读。他希望在新时代开辟一个新的窗口,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展示中国法律、中国制度,促进中外交流。
在伊万看来,十九大报告中有许多专业术语,不仅仅是简单的词汇,而是有着特定背景与深层含义的概念。“例如党章的修改中所体现出的一些变化,就有它特定的背景,但外国人对这些不熟悉就不会准确地去理解,所以我在翻译的时候就更加注重深层内涵。”基于这个原因,伊万还打算在将来写作一本关于中国政治术语的书,用给术语加注释的方式帮助意大利人更加准确地理解中国。
八岁接触到中国武术就对中国十分向往的伊万先后学习了太极拳,阅读了老子、孔子的书籍。对中国文化“着迷”的他每次回到母校特伦多大学,都会在课堂上给自己的学生讲在中国的见闻和中国的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法律的要素和渊源都是他上课的内容。他经常跟自己的友人和学生念叨一句话:“如果你们想真正地了解中国,你们可以自己去看一下。”
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李世黎、韩美群、朱书刚、周术国、付佳迪、张学鹏、荣枢等和部分研究生先后与伊万探讨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模式、法律精神和法律理念等问题。
栾永玉作了发言。他说,在十月革命爆发100周年的今天,举办这样一个中外师生交流十九大精神的座谈会,十分有意义。他称赞伊万说,一个意大利籍教师主动义务创建一个母语网站,运用现代媒体技术主动宣传十九大精神,充分体现他热爱专业、热爱中国文化、热爱教育职业的精神。栾永玉说,这不仅仅是伊万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更凸显了中国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让西方瞩目,“因此,我们要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栾永玉强调,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首先,要更加坚定“四个自信”,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其次,要抓住机会、主动作为,做到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全覆盖;第三,要注意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的落脚点在“进头脑”,要以小见大,加强研究。我们应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要更加坚定地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栾永玉还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主动性、敏锐性和积极性,鼓励学院师生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践悟。 (记者 崔桢桢 通讯员 张学鹏)
上一篇: “易庭源奖学金”颁奖
下一篇: 会计学院代表队获“中华会计网校杯”第七届校园财会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